手术床作为基本医疗器械产品之一,
电动手术床在骨伤科、矫形科以及外科医疗器械产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院手术室的德国产肯莎维(Kenswick)手术床由于长期使用,故障频发,维修时无维修资料且缺少配件,难度较大。为了有效利用设备,我们参考同行的经验和做法,自己动手对旧手术床进行了改造与翻新,既节约了资金,又锻炼了队伍,在使中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其原理及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医院新手术室的建立,需装备大量的手术床以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而医院往往由于经费等原因一时难以满足这种需要。现有的旧手术床数量庞大,我院就有13台之多,都是近10年内的进口产品。手术床的主体部分是完好的,但由于诸多小故障,如手控盒、单片机处理器等,以及厂家的变更或配件等原因而影响到科室的正常使用,但仔细分析发现这些手术床的床体、床架、电动机和油泵等关键部件仍然完好。为了节约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设法将这些手术床设法整旧如新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2原理与方法 通常手术床维修是将损坏部件逐一修复或更换,但会受到很大限制,一是无图纸,二是部分配件很难买到,三是往往公司产品停产、代理公司变更或无法联系,四是价格昂贵。我们改变传统思路,另外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来操控手术床的运行(如图1所示),解决了手术床控部分故障相关的棘手问题。自行设计的手术床控制电路主要由油泵、主继电器、六路电磁阀、限位器、继电器组以及蓄电池组、充电器和手控盒等部分组成。控制电路同样能完成由单片机系统完成的功能,其电路工作过程如下:以手术床前移为例:当按下手控盒上的前移按键时,主继电器和继电器1同时接通,此时油泵电动机工作;当手术床在有效范围内移动时,限位开关1为长闭合,电磁阀1开启,通过液压传动机构使手术床向前移动;一旦手术床移位超出控制的有效范围,限位开关1断开,电磁阀1不启动,故手术床不能继续移动。其余方向类推。手控盒按键界面采用专业设计制造的薄膜按键面板,可以通过外加工完成。手控盒上的7股弹簧线和专用插头插座可在市面采购。而床体、液压结构及传动机构采用原有德国肯莎维(Kenswick)手术床的基本结构。 3刹车系统改进 该型手术床原有刹车系统如图2所示。其原理是踩下刹车轮上的刹车闸或压下刹车手杆时,刹车轮就被固定住,需要移动时再将脚刹或手刹松开。该设计的主要缺陷为刹车轮长期反复踩踏易造成刹车失灵或失效,同时刹车阻力的着力点只有2个,稳定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些都是影响手术安全的隐患。我们对此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原有刹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1副倒“T”型稳定支架,当压下刹车手杆后,倒“T”型稳定支架与地面充分接触,并将手术床微微抬起,利用手术床的自重与倒“T”型稳定支架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增强了手术床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床面翻新 完成了控制电路、手控盒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刹车系统的改进后,还可对床的外观进行翻新。联系皮具公司对手术床的头板、背板、座板和腿板,其中还包括头板面、背板面、座板面、左腿板面、右腿板面和腰板面全部进行重新包装,注意包装时采用尼龙丝线内缝,可保证缝线不外露。通过床面翻新,大大增强了床的外观整洁性,也保证了使用舒适度。 5应用
手术床改造后如图3所示。我们将改造与翻新的13台手术床用于新外科大楼的手术室,经临床应用表明,改造和翻新后的手术床保持了原有基本操作功能,刹车系统可靠性高、性能稳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节省了大量经费,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谨供同行参考。 6小结 任何医疗设备均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功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的契机。一方面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必须让有关人员熟悉设备并掌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对于医疗设备出现任何问题都不能轻易放过,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解决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改进,从而改善了设备的不足或缺陷,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同时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通过对旧手术床的改造与翻新工作,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直接对原有的设备或仪器进行修复是一种方法,而对它们的改造或改进也是另一种可行的方法,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采用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为临床科室服务。